未來人才關鍵力~孩子篇

2009年2月23日 星期一
嚴長壽總裁說 以前是時勢造英雄的時代,現在是英雄創造時勢的時代。以前一間公司裡面作多2、30人,只要你好好努力,你的才能一定會被看的見。但是現在,一間公司裡面上百人,你要在裡面做出頭,可能真的要一番龍爭虎鬥才有可能。

或許有人問,現在不是少子化嗎?可是以前的人雖然生的多,但是能在一般公司上班的人在那個年代已經是念過書很了不起的人,大部分的人還是從事務農或是大量工人、技術員的工作。可雖然現在少子化,但工作也『精緻化』啦,不用大量人工、需要大量腦袋做管理,工人都用別的便宜的地方啦。但在一個金字塔型的公司組織裡,越上層的人數本來就是越來越少啊。這是事實~那怎麼辦?

或許我們該想想是否教育體制出了問題?我們還敢讓小孩子在現行的體制下去衝撞嗎?
以前大家都說行行出狀元,現在誰還這樣說電子夯念電子、法律夯念法律、醫師夯念醫師、金融夯念金融;現在工作不好找,公務員夯就去考公務員,連公務員都很難考的時候,從軍夯就去從軍(考志願役)。試問,到底出了什麼問題?



我們只知道自己要to do(去做什麼),
但是從來都沒問過自己 to be(要成為什麼)


家長已經被制約性質的把一條路鋪好,告訴孩子說,你要怎樣怎樣將來才會怎樣怎樣,你要光宗耀祖~~上一帶把這樣的制約帶進下一代,就這樣一代一代都被制約。爸爸的期望交給兒子,而兒子再把期望交給孫子,就這樣傳承了下去。
是否我們都忘了讓小孩子去獨立,去學習思考。

想想,如果我們從小就讓孩子知道挑戰的意義,如果我們從小就讓孩
子知道跌倒再爬起來是一件多麼偉大的事情,如果我們從小就讓孩子知道感激的意義,如果我們從小就讓孩子知道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事情。

試問,即便是再險惡的環境,是否他都願意挑戰?是否他都願意嘗試?是否他不會對自我設限只能做什麼?是否他隨時都會記得感激?


孩子們,其實你們是一群天使~

孩子們,其實你們擁有最多的創造力~
孩子們,其實你們擁有可以純粹快樂的特質~

孩子們,其實你們擁有最敏銳的觀察力~

孩子們,其實你們擁有跌倒後拍拍膝蓋說沒事的能力~

孩子們,其實你們擁有最多的發現能力~


因為此時, 你們在學習~
你們在吸收~

你們在觀察~
你們在發現~
你們在認識這個世界~

希望大人的話不會打倒你認識這世界的熱情
希望大人的話不會限制你將來可以飛的又高又遠

因為實現夢想的路是偉大的、是需要勇氣的。
而剛好,你們就擁有這探索的『勇氣』。
















轉載自:http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webarticle.php?id=35904

原來全台灣有104所學校,他們將不可能創造為可能。他們開啟104種教育的可能。他們以太魯閣國家公園為操場,把學校變成迪士尼樂園,上學不用課本但有魔法黑板~

『未來人才關鍵力』~讓孩子 對世界有熱情,對自己有期待。

二○○七年六月,曾經是「拒絕聯考的小子」、不斷衝撞體制的作家吳祥輝,帶著他被貼上「變壞」標籤,適應不良、不斷轉學的小兒子培正,再一次轉學。「這是我為你轉的最後一個學校。」他對兒子說。

二○○八年開始,培正變了。只要有哪個孩子不喜歡學校,培正都是單一口徑:「轉來我們學校讀。」

吳祥輝在《我是被老師教壞的》一書中,稱這所讓他么子安定下來的學校,是他「最感謝的一所學校」。

去年十二月中旬,我們來到位於宜蘭頭城鎮,走進這所終於能讓培正快樂學習的殿堂——人文國中小。我們正巧遇到下課,孩子們手捧綠、紅、藍等色的塑膠籃子,各自往不同方向走。

「你們要去哪裡?」我問。

「換教室啊!」孩子們回答。

人文國中小的學生,換教室彷彿大學生般頻繁;因為,這是全台灣唯一一所全部課程混齡教學的公立中小學。為讓孩子們方便攜帶物品換空間,學校乾脆統一訂購正好可放入抽屜內的塑膠籃,孩子們捧著塑膠籃在校園穿梭,也成為該校獨一無二的景象。

小小塑膠籃,反映了人文國中小的辦學精神:以學習者為中心,尊重人生而不同,因而採取「適性教育」。

「我們希望人文孩子有三種基本素養:一、了解、欣賞自己,有自我悅納的能力;二、尊重、欣賞別人的能力;三、對學習保持旺盛的企圖心。」人文國中小前任校長、現任人文適性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楊文貴點出該校教學目標。

要達到這三項,實務上怎麼做?該校的做法是:混齡、動態。

聽不懂怎麼辦?課本還老師,調組!

「按照年齡分班,是工業化時期教學的產物,是以教學者的方便為中心、不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做法。同樣十歲的孩子,他們的心智、興趣會是一樣的嗎?人類學習本來就是混齡的,我們只是把真實情況帶進來。」楊文貴強調:「我們不是特殊理念的學校,只是落實教育本質──孩子的天賦潛能,得到充分開展與發揮。」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